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金浩  黄士稳  吕耀光 《水文》2016,36(5):69-73
定点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简称"HADCP")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但对其应用却多停留在表面,鲜有人研究其测验误差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法,影响HADCP测流精度。为解决HADCP使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从流速仪测验误差表现的三方面对HADCP的测流误差开展讨论。以测验误差为控制指标,对HADCP在使用中各个环节的误差来源及应用难点进行分析,并以多个实例阐明提高仪器应用精度的优化设置方法。按照所论及方法进行对照检查并合理优化,可减小测流误差,提高HADCP测流方案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42.
浙西北平水铜矿细碧角斑岩成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浙西北平水铜矿赋矿围岩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42~2.28,明显高于Th/U比值小于0.1的变质成因的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几乎所有的锆石颗粒样品都投影在谐和曲线上及其附近,细碧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2±5)Ma(n=18,MSWD=0.19),角斑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54±8)Ma(n=15,MSWD=0.51);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研究及地质事实,本次研究确定双溪坞群平水组细碧角斑岩的成岩年龄为新元古代(950 Ma左右);认为江南造山运动发生的上、下限虽还没有最终限定,但它东端的造山运动很可能介于1.0~0.9 Ga;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地区有寻找同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索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鱼头眼窝肉中的DHA(C22:6n3)和EPA(C20:5n3)的抗抑郁活性效果,采用现代食品分离技术分离提取鲣鱼眼窝肉中的DHA和EPA,并对其抗抑郁活性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DHA和EPA剂量分别为50,100和300mg/kg时,能够对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的小鼠产生抗抑郁作用,其中低剂量(50mg/kg)表现为最活跃。DHA和EPA还能够对引起头抽动综合征的5-羟色胺小鼠产生轻微的增强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同时测定小鼠大脑区域内主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本实验发现,与用压力媒介物处理的小鼠相比,DHA和EPA能够显著增加主要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肾上腺素在小鼠海马体、下丘脑及皮质层中的浓度,并减少5-羟色胺的代谢。DHA和EPA能够在预测抗抑郁特性的动物模型中(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明确其具有抗抑郁活性效果,具有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和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44.
2013年,江苏省成为国家3个海域无人机(UAV)基地建设省份之一。按照国家海域无人机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江苏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先后购置了海域无人机和应急指挥监控车,并沿着江苏近千千米的海岸带开展了大量的无人机航拍。为将已有的无人机航拍数据给更多的海域管理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着手编制《江苏省沿海海域影像地图集》。文章简述了江苏沿海开发概况,介绍了图集的编制过程和技术创新点,对其他影像地图集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降尘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区域粉尘输送的现代过程和机制。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青海湖小泊湖(XBH)、西宁多巴(DB)、西宁青海师大科技楼顶(KJLD)设置降尘缸,进行湿法收集。对其降尘通量和粒度特征进行了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西宁地区2014年降尘通量为442~542 g/m~2·a,青海湖XBH采集点指示的2014年降尘通量为415 g/m~2·a,降尘通量年际变化较大,各站点降尘通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降尘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夏季降尘通量最低;2)各站点降尘粒度组成特征非常相似,以粉砂为主(4~63μm),西宁地区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尘暴期间降尘粒径较非尘暴时段大;3)XBH、DB和KJLD 3点所有样品平均粒径分别为37μm、34μm和31μm,中值粒径分别为31μm、27μm和26μm;对比低海拔兰州尘暴粒径特征,发现降尘粒径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即粒度随海拔增高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46.
西南王金矿床位于栖霞-蓬莱成矿带内,是蓬莱地区西部比较典型的缓倾斜薄层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受NNE—NE向断裂控制,倾向SE,倾角15°~25°,呈薄层脉状,分布于郭家岭序列罗家单元的斑状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谭格庄序列牟家单元的片麻状细粒奥长花岗岩中。该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与矿体空间赋存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床深部及周边区域仍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47.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对比分析研究,识别出侏罗纪地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重塑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史。该区主要发育5类沉积相、8种沉积亚相,其中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水扇中亚相分别控制了碎屑流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此外,浊流砂岩储层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的影响,距离三角洲砂体朵叶越近,滑塌浊积体数量越多,面积也越大。总体上,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水扇中亚相和滑塌浊积体是研究区良好的储集相带,该类储集体由于埋藏较深加之被泥岩覆盖,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8.
川西九龙地区是近年来中国关键矿产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区内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大型资源基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该区生态环境脆弱,面对矿业开发的巨大机遇,在当前"环保优先"的现实情况下,急需摸清该区环境家底,支撑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本文用ICP-MS方法检测了该区352件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元素(Cd、As、Pb、Cr、Cu、Ni、Zn)的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综合研究了该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平均值均没有超过国家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和Pb平均含量低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Cd、Cr、Cu、Ni和Zn含量高于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44、1.04、1.15、1.28和1.17倍。(2)Cd、Pb、Cr、Cu、Ni和Zn六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受到区内黑云母花岗岩的影响,Pb的高浓度中心以及Cr、Cu、Ni和Zn的低浓度中心与岩体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明显。(3)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区域整体上不存在重金属异常累积;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污染负荷指数均小于1,不存在重金属的污染;除Cd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6种元素均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4)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上,Cd元素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规律与岩体存在一定联系,无生态风险区域与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位置对应。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手口、呼吸和皮肤直接接触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其中手口途径是产生健康风险的最主要途径。在全部重金属元素产生的健康风险中,除Cr的手口途径会产生可以接受的正常的自然致癌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不存在致癌性和非致癌性。研究表明,当前研究区土壤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潜在危害程度较低,且不存在非致癌和致癌性风险。但基于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在今后矿业开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变化,防止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9.
杏枫山钨矿床是湘中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产出于浅变质岩系中的矽卡岩型钨矿。本文通过电子探针与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杏枫山矿区矽卡岩中的热液榍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组成以及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榍石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REE、Ti O2含量,极低的Th/U,以及较高的Al_2O_3和F含量,这些均为典型热液榍石的地球化学特征;(2)富W而亏损Mo,表明其形成的热液流体具有富W贫Mo的特征;(3)稀土配分模式为左倾的、轻稀土显著亏损的重稀土富集型,正Ce、Eu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较为还原。此外,榍石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矿形成于215.2±2.7Ma,与邻近白马山钛铁矿花岗岩形成的时间一致,基于地质及年代学证据,我们认为该矿的形成与白马山印支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湘中地区钨成矿与印支期还原性花岗质岩浆岩密切相关,为湘中印支晚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